News attention
新聞關注
05
2022
-
03
科研動態(tài)|坪山中心發(fā)展炔丙基锍鹽新型探針在活細胞中靶向標記分析半胱氨酸蛋白組
近日,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深圳灣實驗室坪山生物醫(yī)藥研發(fā)轉化中心李子剛課題組與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yī)學系的張亮課題組在《Analytical Chemistry》雜志上發(fā)表了題為“Low-toxicity Sulfonium-based Probes for Cysteine-specific Profiling in Live Cells”的論文。該工作延續(xù)了團隊對于親電性的炔丙基锍鹽修飾親核性殘基半胱氨酸殘基的反應的研究,設計合成得到了化學蛋白質(zhì)學研究的新型功能化活性小分子探針(activity-based probe,ABP)“C-Sul”,對活細胞進行靶向標記,分析半胱氨酸蛋白組。
內(nèi)源蛋白的修飾可以實現(xiàn)時間和空間上的蛋白功能調(diào)控,從而影響細胞的生長繁殖、新陳代謝、凋亡等功能,包括光催化、非天然氨基酸插入、鄰近標記、化學修飾等。雖然過去20年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化學方法用于修飾蛋白,但是活細胞水平對低豐度內(nèi)源蛋白的化學修飾仍然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锍鹽是生物體內(nèi)普遍存在的活性官能團,是帶一個正電荷的正四價硫(S)化合物,通式為R3S+X-,在有機合成中容易制備并且具有諸多活性。本文利用C-Sul探針良好的水溶性、易得性、低毒性(遠遠低于傳統(tǒng)碘乙酰胺IA探針)等生物兼容性特點,進行了細胞內(nèi)源蛋白的化學修飾成像和顯色。
最后嘗試了C-Sul探針活細胞內(nèi)標記和分析內(nèi)源蛋白半胱氨酸蛋白組,得到了3822個蛋白,其中,與同濃度IA探針標記蛋白組共享3150個蛋白,為活細胞內(nèi)源蛋白組的活性半胱氨酸蛋白組研究提供了一類新穎的探針工具。
坪山中心的王蕊和仲愷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的楊冬燕為該論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坪山中心李子剛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yī)學系的張亮教授為共同通訊,坪山中心的安禹豪、梁明嬋、侯占峰和中國藥科大學的常琦等對本文亦做出了貢獻。以上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深圳市科技創(chuàng)新委員會,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開放資助,深港腦科學研究所-深圳基礎研究機構資助,深圳灣實驗室重大計劃和深圳灣實驗室開放計劃的財政支持,以及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究重點課題項目支持。
全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1c05129
李子剛課題組主頁:https://scbb.pkusz.edu.cn/info/1015/1012.htm
深圳灣實驗室:https://www.szbl.ac.cn/scientificresearch/researchteam/68.html
深圳灣實驗室招聘:https://www.szbl.ac.cn/careers/recruitment/
深圳灣實驗室坪山生物醫(yī)藥研發(fā)轉化中心招聘:http://www.szbl.ac.cn/careers/recruitment/?unit=10
撰 稿 | 王 蕊
編 輯 | 邱 天
校 對 | 張?zhí)锾?/span>
審 核 | 陳龍劍
相關新聞